2025年3月至6月,由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办、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北京市教育关爱行动公益支持的关工委助力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在平谷区顺利开展。来自全区 4 所学校的 450 余名学生走进科普课堂与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之旅。
在大兴庄小学,一场以 “如何向地层深处探宝” 为题的科普讲座拉开活动序幕。董景新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地层探索的科学方法与深远意义。孩子们全神贯注聆听,对地球科学的奥秘充满好奇与向往,原本抽象的地质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一颗颗探索地球的种子悄然种下。
走出课堂,学生们踏入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这里珍藏的各类珍贵地质标本,成为孩子们触摸地球历史的窗口。从远古化石到奇异矿石,从复杂地质构造到神秘古生物遗迹,丰富展品将课本知识具象化。孩子们穿梭其间,时而驻足凝视,时而热烈讨论,直观感受地球亿万年的沧桑演变。这场沉浸式参观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与思考力,让科学探索的热情在心中升腾。
在黄松峪中心小学,李承森教授带来《走进南北极 探秘冰雪世界里的生物多样性》专题讲座。李教授以生动语言结合震撼图片,系统介绍南北极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极端气候,极昼极夜的神奇、绚烂极光的梦幻、纯净蓝冰的壮美,无不令孩子们惊叹。讲座中,李教授重点讲述了冰雪世界里顽强生存的动植物 “居民”,从威武的北极熊、憨态可掬的企鹅,到灵动的海豹、北极狐,再到极地植物与神奇微生物,展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领略到极地的神奇与美丽,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也更加深刻。
此次科普教育活动选择在开学初开展意义深远,不仅为孩子们新学期的学习注入活力,更引导他们以积极探索的心态面对未知。通过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培养未来科学人才奠定早期基础,助力提升小学生群体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