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会要闻

田淑兰理事长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业务培训会上的讲话

来源:  最后更新:2013-12-26 16:14:28 作者:admin  浏览:1266次
 立足实际   知高行远
——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业务培训会上的讲话
田淑兰
(2013年12月18日)
 

 
       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感动。基金会成立至今整整三年了。这三年,我们从最开始艰难创立时期的五六个人发展成为一支有一定规模的公益队伍,现在已经建立了近50个专项基金,可以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尤其是今年,我们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有了比较大的飞跃。这个飞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募集的资金和物资增长迅速。二是基金会顺利通过民政部的评估。今年年初,我们理事会就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以评估为龙头,以评促建,加强基金会的全面建设。回过头看,我们做到了。三是我们基金会在实践中已经成长出来一支热衷于公益的团队。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人才基础。前几天,我参加了新成立的“微有爱”基金启动仪式。这个基金刚刚成立,就把理念、形象大使、主题歌、倡议书等一整套完整的东西都呈现出来了,还邀请了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参与,阵容非常强大,效果很好。还有我们的学前教育培训,组织城市学前教育志愿者到农村培训学前教师,反响非常不错。刘延东副总理曾经批示,高度评价这个项目。这些公益活动的开展,让基金会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兴旺发达的景象。这是我们所有同志辛勤努力的结果。大家深入到最贫困的地方去调研,一直奋斗在公益第一线。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阶段载入史册。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基金会的筹备和初始创业阶段。从明年开始,我们要进入成长期。当然在看到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不足,迎头赶上。比如,如何加强宣传;如何更贴近基层、扩大影响;如何整合力量,形成更强烈的声音,让我们的品牌更具影响力,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公益项目活动整合起来共有四大板块。一是留守儿童帮扶行动,是全方位的帮扶,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安全的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对情感缺失方面的关注是这个行动的亮点。二是红烛行动,主要是面向乡村教师,培训教师,为老师提供实际帮助,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壮大农村师资力量。三是圆梦行动,比如清华附中做的这个项目,就是让那些优秀的寒门学子有机会享受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年暑期有一个夏令营活动,这次又有五个省100个优秀的寒门学子来到清华附中和这里的学生一起上课,让这些孩子开扩眼界。此外,还有中国银行赞助的“彩虹桥”项目,帮助优秀的贫困大学生走出国门看世界,圆他们一个出国梦。我们的圆梦行动就是要真正体现在助力于农村的寒门学子,推动教育的公平。四是育德行动,体现基金会以人为本、关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理念,主要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如低碳宣传,传统诵读等。基金会的公益行动,不仅要强壮我们下一代的身体,还要要武装他们的头脑、提升他们的素质。基金会发展的前景很好,但是面临的任务依旧艰巨,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付出艰苦的努力。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基金会成熟的基本标志。我们要把这支队伍培养成为公益事业的专业化队伍,以适应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需要,更好地为公益事业服务。
       我们要以爱养心、以德养寿。我们看到孩子在成长、家长在成长、教师在成长,而我们自己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完善自我。在这里,我有一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作为公益人,我也要和大家一起成长,这是我作为公益人的一些心得,我把它总结为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学习要知思。学习是进步的阶梯,要勤于学,敏于思。公益人需要学习。公益人的高尚就在于公益人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我们的工作做到社会最需要的薄弱环节。公益人首要要了解国家大的形势,了解教育的基本政策,从宏观上把握大的时代需求,走在时代的前沿。同时,也要善于学习,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思考用到实处,将知识转化成为公益的力量。当然,我们要有选择地学习,还要不断消化新的知识,汇聚正能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不正之风,一些人妄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现在快餐文化盛行,各种浅阅读充斥我们的生活。现在是信息社会,大家都习惯去快速浏览信息。我并不反对这种方式,因为这是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但作为公益人,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些好书,尤其是阅读一些纸质的书籍,在基本功上下功夫,深入地思考些问题。另外,基金会也要开展一些学习的交流与培训,在学习与交流中共同成长。我们的活动都是直接接触到老师,接触到孩子的,所以在基本问题上我们要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坚持原则。我们不仅要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还要坚持书本知识的学习,并结合现实需要应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去。
     第二句话是工作要知进。做公益不是仅仅拿数字说话,募资多少、做多少项目。做公益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还要坚持高的工作标准。一些老的基金会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和他们相比,我们虽很年轻,但有后发优势,要有更高的目标。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我们不能重复犯错,更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要不断地确定我们阶段性的目标,积极钻研业务,探索规律,知不足,勇于担当。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雄心壮志,我们是在协助政府解决当前教育的一些不公平问题,帮助农村的教师和孩子,这些都是社会的薄弱环节,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但是如何把这些经历转化成为经验,为我们所用,这中间要不断总结,反复推敲。所以,我们的工作一定要瞄准基层。做公益一定要立足在真正需要帮助的基层,一定要扎根基层,要接地气。比如营养厨房,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盯紧学校;比如红烛基金,一开始就定位乡村代课教师,做了很多调查研究。我们要坚持基层需求为导向,倒逼式发展,通过思考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来确定我们的工作重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既有实践的基础,又能发挥我们的能力,实现公益效果的最大化。所以,我一直强调建立专业化队伍,实现队伍逐步专业化。像我们的秘书长王萍同志有着丰富的经验,带领着一直专业化的队伍。
     第三句话是生活要知足。大家都向往美好生活,这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公益人,我们的前提就是把公益事业的蛋糕做大、做强,勇于付出智慧和汗水。在生活上不要去攀比,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我们的工作热情,压抑正能量。这些负面情绪不但不利于自身的进步,也会阻碍事业的发展。
     第四句话是做人要知善。公益人要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将个人的小爱汇聚成社会的大爱。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我们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对于我们公益人来说,如果能够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一般去对待那些受助群体,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留守儿童,我们的公益一定会做得好。走进公益这样的大家庭,就是在历练我们的爱心。公益人要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德。我们公益人不一定能做圣人,但一定要是善人。我们要争取做有一定品味的,有一定社会贡献的公益人。我们要善于合作,增强团队意识,俗话说,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力量才更大。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困难,或者会有失误,基金会的成长,也会有曲折,这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善于在这个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启迪智慧,不断改进和提高。现在的外面世界很精彩,诱惑很多,做公益的人要心明眼亮,能够分辨社会的美丑是非,严格要求自己,选择我们成长的道路,选择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力争做得更好。公益机构不是行政机构,没有行政职能,是一个服务机构。我们要依靠我们的旗帜——立德树人,帮助他人,雪中送碳。社会爱心人士是否愿意把钱交给我们去做公益,一是看你的理念是否符合他们的想法,有“号召力”;二是你这个机构管理是否规范、安全,是否能做到公开透明,有“公信力”;三是我们这些公益人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大家能感受到我们的对公益的爱心,能否真正负责任地将社会的爱心传递給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有“感召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朝这“三力”的目标前进。
       最后,我給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工作顺利,我们基金会越办越好。谢谢大家。